宁河区慈善协会:讲好慈善故事
 2025-07-18

  慈善宣传是连接爱心与需求的桥梁,更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引擎。截至2025年,宁河区慈善协会在市级媒体发稿3篇、区级媒体15篇,市慈协网站36篇、微信公众号19篇,自有平台发布52篇,近年来,协会围绕“讲好宁河慈善故事、凝聚全域爱心力量”的目标,构建起多层次宣传矩阵,在各级媒体及自有平台形成稳定传播声量,打造出“融合传播、立体发声”的工作格局。

   一、融入发展大局,让慈善宣传与区域脉搏同频共振

  慈善宣传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区域发展沃土。区慈善协会坚持“宣传跟着中心走、围着大局转”,主动融入区委区政府“生态立区”“制造强区”“乡村兴区”等核心战略,精准定位宣传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区域规划,将慈善价值与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让社会看到慈善不仅是公益行为,更是服务全局的重要力量。

  协会注重借势区域重大部署与活动,主动设置慈善议题,将其嵌入区域发展宣传体系。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把握工作重点,在合适节点推出呼应内容,使慈善声音成为区域舆论场的重要组成,让“慈善服务大局”理念深入人心。

   二、聚焦项目品牌,让慈善传播与价值挖掘深度融合

  项目是慈善工作的核心载体,协会将宣传思维贯穿项目全流程,提升其知晓度与影响力。启动阶段阐释意义与目标,实施中聚焦创新做法与成效,总结时提炼经验与可复制价值。    

  新闻采写秉持深入一线、挖掘本质的原则,探寻项目背后的社会需求、帮扶逻辑与人文关怀。通过采编与执行团队联动,确保宣传人员掌握细节,从专业视角解读社会价值,让报道传递慈善温度与深度,提升社会认同度。

  三、点亮榜样之光,让典型宣传与风尚培育相互促进

  榜样是慈善文化的生动载体,协会坚持多元化选树标准,形成覆盖不同群体的典型矩阵。全国慈善楷模奖获得者魏丰的宣传是典型案例,通过人物通讯、专题报道等形式,立体展现其多年来投身慈善、带动众人的事迹,让“慈善不分大小、人人皆可参与”的理念深入人心。

  协会注重典型宣传的持续性,通过搭建平台、组织活动,让事迹持续产生影响,带动更多人参与慈善,形成“崇尚慈善、践行慈善”的社会风尚。

  四、创新传播方式,让平台建设与机制保障双向赋能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协会构建多层次宣传平台,重视传统媒体合作,也打造自有新媒体阵地,形成互补格局。内容上根据平台特点与受众需求差异化生产,提升宣传精准度。 

  创新宣传形式,加强短视频等可视化内容创作,注重与受众互动,让宣传成为凝聚共识的过程。每年编撰的宁河区慈善年册,梳理年度工作、收录典型案例,既留存历史,又彰显宁河慈善特色,成为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为保障工作开展,协会建立完善机制:内容审核实行多层级制度,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提升素养,资源整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慈善宣传持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