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心怀慈善的您
 2022-09-09

  又是秋风送爽艳阳天,又是美好“中华慈善日”。此时,市慈善协会全体工作人员有一个共同心愿,向多年来一直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将无限的感激与感动凝聚成两个字——谢谢!

  大恩不言谢。虽然您不肯留名不同意宣传,但是您的慈情善举已感染了我们,您的背影也深深刻在我们记忆中,我们会通过努力工作,将您的心愿与捐助及时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让他们感受到您的帮助与关爱。

  为表达对所有支持慈善事业的捐赠者的敬意,对心怀慈善的朋友们的期待,我们从所有捐赠者中找出以下典型,让他们的“故事”作为我们在慈善月送出的一份礼物,期待我们一起为津城的慈善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赵永改老人捐款7000元.jpg

  一片冰心在玉壶——退休老护理员赵永改

  慈眉善目年近九旬的老人隔着金属栅栏门,递出一个硬皮证书,证书里夹着七千元崭新的人民币,是老人整整一个月的退休金

  充满敬意面带微笑的中年女士伸出双手,虔诚地接过老人递出的证书和人民币,然后填写捐赠收据及记录捐赠的记录簿,交还老人。

  ……

  这场景发生在今年9月7日天津第一养老院门口,捐赠的老人名叫赵永改,接受捐赠的中年女士是市慈善协会财务部工作人员田旭。那天一早,赵奶奶打电话给市慈善协会财务工作人员,她说:“现在疫情严重,养老院不让出门,所以不能去协会捐款,我也不会网上支付。可是,这两天听广播里说,四川泸定发生地震,还有人遇难,我想捐款,你们能不能帮助我一下?”“没问题,赵奶奶,您别着急,我们去养老院接收您的善款,到了养老院门口给您打电话。”接电话是田旭,田旭的热情和真诚通过温和的话语传递老人,赵奶奶连声说:“好,太好了,我等你。”

  对市慈善协会的工作人员来说,赵永改老人是老朋友。大家知道,每当国内哪有灾情出现,她总是第一时间捐款,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岁数大了,做不了什么,捐款算是尽一点心意吧。”所以,她多年如一日,仅近十年就捐款31400元。这个捐款额,对高收入有地位的人来说不足为奇,但赵永改奶奶退休前就是民政局养老院的一位普通护理员,她所捐的每一分钱都是积攒的退休金。了解她的人说,平日里她对自己很节俭,但慈善捐款很“大方”,尤其是对遭灾遇难地区的捐款,老人更是积极主动,让很多人十分感动。

  “不好意思,你们忙还专门为我跑一趟,谢谢!”

  “您放心,我们会尽快把您的善款转交当地慈善协会,用于帮助受灾的老百姓。”

  “我放心,我知道市慈善协会的人很负责,所以捐款哪也不去,就认准了你们。”

  “谢谢您的信任”田旭眼眶潮湿了。“您回去进楼上楼梯要小心啊,慢点走。”“好,我慢走。你回去吧!”见赵奶奶推着助步车转身回走,田旭目不转睛地望着,直至老人的背影消失大楼门内。

  那时那刻,除赵永改奶奶和田旭,没人知道这里刚刚发生的“故事”,更没人注意这里发生的一幕。但这才是真正的慈善,默默付出、不图回报;自然如水、地久天长。

  位卑未敢忘忧国——记清洁工人杨文东

  今年8月22日,南开区环卫局街容二所八里台保洁队57岁的杨文东师傅走进市慈善协会,还与过去一样,他凌晨4点多钟起床过完120多桶垃圾的清运,用最短的时间换了一件干净工作服,然后赶来捐款。当他把300元交给财务工作人员时,还是那句话:“真不好意思,捐的不多。”就这样,杨师傅成了本市为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泥石泥灾害捐款第一人。

  今年1月11日,津城抗击新冠疫情战斗进入最紧张的阶段,杨文东师傅走进了市慈善协会,那天他一进门就对协会工作人员说:最近活多,捐的时间已经晚了。说罢,他拿出500元现金,他双手将捐款递给协会财务部的工作人员时,自言自语地说:“真不好意思,捐的有点少……”看得出此时此刻,杨师傅是在自责,殊不知却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陈哲.jpg

  志愿团队领头雁— —河北区房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哲

  2020年的11月6日。此时,市慈善协会正在全力推进“2021年迎新春助困”活动,为全市2500户困难家庭募集款物,让党中央“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转换成“雪中送炭”的温暖。那天,陈哲参加完市慈善协会的座谈会后,默然起身当即划款捐助10万元,然后轻轻说了一句:“我们也为困难群众做点事”。由此,他清瘦、干练的背影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后来有关他和“北房建微慈善志愿服务队”的公益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最近两年在全市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陈哲不仅自己以身作则积极支持慈善事业,而且他领导下的“北房建微慈善”公益志愿团队,也从未停下公益脚步。2021年1月,冒着严寒走进西青区燕宇小区华阳爱心养老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养老院更换了开关、插座、灯具,维修调整室内门窗、衣柜,更换洗手盆,彻底根除了困扰老人们多日的“心病”。前不久,河北区出现疫情,他们又多次承担了全区封控、管控小区的围挡工作,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有力配合了河北区的防疫工作。今年春节前,在紧张的抗疫期间,得知湖北慈善协会为感激武汉疫情期间天津人民的大力支持,给天津市慈善协会发来一批防疫物资急需卸车时,还是他们第一时间赶到,一解市慈善协会的燃眉之急,使这批防疫物资及时分捐到津城最需要的地方。

丁伟.jpg

  一缕米香一片情——天津市安徽商会常务副会长、市慈善协会理事丁伟

  每年 “两节助困”是市慈善协会连续25年最有温度的“压轴戏”,此时总有一串串“故事”让人感动,总有一个个“背影”让人难忘……

  丁伟是一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如今,他是天津市安徽商会的常务副会长,也是市慈善协会的理事。当他得知“两节助困”活动需要为困难家庭捐助粮油时,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的捐赠意愿——捐赠3100袋价值十万余元的“天津小站稻”,他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党中央“共同富裕”的号召,履行企业家的社会担当。12月7日,在市慈善协会举办的“2022迎新春慈善助困项目启动仪式上,丁伟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那天,他在现场自豪地举起捐赠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王书平.jpg

  慈心善举凝丹青——中华慈善总会理事、天津市“慈善之星”王书平

  国家一级美术师王书平,有很多闪亮的头衔——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华慈善总会理事、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美协主席,等等。但他在市慈善协会工作人员的眼里,他就是一位热情、真诚,把慈善事业融进生命的艺术家和老大哥。他是艺术大家但没有傲气;有官职在身但没有官气。虽然今年的他,已年近七旬,但每次来协会捐款或捐画时,脸上永远带着真诚、平和的笑容,身上散发着热情、向上的活力。前不久,津城突发新冠疫情,他带着十万元善款再次走进市慈善协会时依然如此,双手将捐款庄重地递给财务部工作人员…… 

  为什么多年如一日坚持做慈善?为什么在国有灾民有难时第一时间捐助?每次回答这些问题时,王书平先生都直言道:我投身慈善活动中,内心就会涌出一种激情,感觉有一种力量推动着我向前走。所以,我觉得自己每次即使是奉献,同时也是收获。难怪,他是在奉献中感受升华,在付出中涵养激情……

爱心老人王燕玺.jpg

  伟大出自于平凡——老共产党员王燕玺

  老共产党员王燕玺,是位让人过目不忘的大姐,她多年通过市慈善协会的助困项目平台捐款,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今年又让儿子专程来协会捐款6000元,她在电话里对协会的工作人员说:“当下虽然出现疫情,但我觉得越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困难家庭越需要关心。原本我想自己来协会捐款,但又考虑这时候应按市里的要求,守规矩不添乱,所以让孩子开车直接送去……”在市慈善协会前不久开展的“爱心成就梦想”的助学活动中,王大姐又捐出6000元,她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困难家庭的学子“知识改变命运”。

  这就是王燕玺大姐的风格,语不惊人却让人温暖而感……

  铭记恩情存如血——浙商叶先生

  两年前,从不想出名不想声张不想引人关注的叶先生,一下成了津城的“名人”,他和他家人的“故事”先后被《天津日报》《今晩报》天津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传播……从此,人们知道了他和妻子、女儿是2020年1月天津新冠疫情出现后的第39、40、41号病人,还知道了叶先生痊愈后“铭记恩情存如血”,通过天津市慈善协会向海河医院捐赠20万元人民币,借以表达他和妻女对党的感恩之情,对海河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敬仰之情。

  叶先生说,感染了疫情病毒被治痊愈的人,就像溺水绝望的人被救重生,过程中被党和政府关怀的温暖、被医护人员不弃的努力、被全社会的关心,会让人心灵深处永远保留着一种感动,每每想起便觉得生活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所有中国人,是多么幸运。正因为如此,在今年全市抗击新冠疫情时,他通过广播知得海河医院又担负起救治病毒感染者救治的重任,而且患者中还有一些孩子,他心里很难受,很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于是他又拨通了市慈善协会的电话,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之后定向捐赠3万元给海河医院。

  愿将爱心寄春风——捐款不留名的白女士

  今年1月6日,一位看上去年龄六十开外的大姐走进市慈善协会,大姐是骑着后带“宝宝座”的自行车来的,到财务部递给工作人员六叠捆得很“专业”的人民币说:这6000块钱是刚从银行取出。她执意不登记也不留名,在财务部工作人员再三恳请解释:“协会规定必须为每位捐款者开具捐赠凭证,而且所有捐款要入账公示,向捐款者说明捐款用途。”大姐才不得已在登记本上捐款者一栏上写下“白女士”。

  “您为什么不写全名呢?”协会的工作人员问。“我就是普通退休职工,退休金也不多,所以只能捐这些,真不好意思。那些在津南区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和下沉干部、志愿者太不易了,那么冷的天那么大的雪,有家不能回,不都为咱天津老百姓健康安全嘛,我这点钱顶不了什么,也就是通过市慈善协会向他们表达一下敬意,让他们知道咱老百姓感恩在心,感谢他们的付出。”

冯庆范.jpg

  人老对党情更深——爱心市民冯庆范

  年近八旬的冯庆范先生跟那些常年捐款的老人一样,每次到慈善协会,总是静静的来悄悄地走,留下从退休金或积蓄中取出的或几十或几百或几千元,不留姓名不让宣传,只有一个要求: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一点点温暖。所以,慈善协会的工作人员说,望着这些老人的背影,总有种心灵被洗礼的感觉,从这些背影中看到世间最纯净最柔美的光芒……

  1月17日,冯先生又来了,还同往常一样走进协会财务部,认真看了看捐款登记册后,对工作人员说:“现在全市都在抗击疫情,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太辛苦了,我想捐500元表达敬意,可是太少了。”说这话时,老先生脸上露出孩子般的愧色,所以伸进内衣的手迟迟没把钱掏出来。

  “您别这么说,捐多捐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这种慈心善举。”听到工作人员这么说,老先生顿时平静了,话也一下多了起来。他说:“从1966年的邢台地震到1975年的海城地震,从1976年的唐山地震到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我都捐过款,虽然那时工资少生活紧,但还是能省出点来为灾区人民做点事。”通过老先生的讲述,还了解到他除了为地震灾区捐款外,这些年他还一直默默支持天津的公益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年每次捐款后心里都很舒服,就像是一次次离追求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老先生的心中的目标是什么呢?此刻,他很自豪地说:去年,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钟加彬.jpg

  “雪”中最美送“炭”人——岑楼名厨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加彬

  第一次让大家记住市浙江商会副会长、岑楼名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加彬名字,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定向为甘肃、云南等偏远地区捐KN95型口罩11万只,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他微笑着回答:“偏远地区的百姓更需要关心,锦上添花固然很好,但雪中送炭是温暖人心。”那时那刻,带着典型江南人风格的钟加彬,让所有在场者心灵为之一动……今年1月10日,津城出现疫情,第一个把两万只KN95型口䍐送到市慈善协会的又是他,前来捐赠口罩的员工说,钟董事长请我们转达,他就是天津人,津城有疫情,全力支持他责无旁贷。

  钟加彬到底是哪里人?为什么自称是天津人呢?此刻,他站在岑楼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矗立在水面上的美丽天塔,轻声说:“我到天津创业30年了,16岁来时还是青涩少年,如今已年近半百。天津给了我创业的机会,也给了我成功的收获,还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冲这,我也应该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

  普通实在的话语,折射出钟董(事长)的情怀。否则历经两年的疫情,在餐饮业蒙受巨大打击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津城。其实,这两年有些浙商因疫情已陆续离津,就连他在津经商的兄弟姐妹也已回故乡,可他却不离不弃,原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跟这片土有感情,津城成就了他,他要回报津城。正因为如此,今年市慈善协会募集“两节助困”善款,得知此消息后,市浙商商会积极响应,钟加彬董事长率先将3万元善款交给浙商商会会长陶开坤,支持商会参与公益事业。钟加彬带头捐款的善举,也感动了陶开坤会长,他说钟副会长带了个好头,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浙商崇善重情的传统。

浙江商会会长陶开坤.jpg

  慈善点燃头把火:天津浙江商会会长陶开坤

  在市慈善协会的2022年“迎新春慈善助困”启动现场,浙江商会代表举起的20万元的捐赠牌感动了在场所有人,那时那刻,很多人耳畔回响起浙商们暖心的吴侬软语,脑海浮现出浙商们谦和的儒雅背影……

  陶开坤是津城拥有26万浙商商会的新会长,换言之也是津城浙商的“大家长”。此次浙江商会的爱心善举,就是他先带头再动员,完成了成为市慈善协会浙江商会协办处后的第一笔捐款。

  浙江商会为何有如此大的公益凝聚力?了解内情的人说,这跟陶开坤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分不开。这些年,陶开坤一直在默默做慈善公益,个人捐款累计达2000万元,潜移默化地成为浙商们的榜样,正因为如此,在较短的时间里,他能在商会一呼百应,募集到20万元善款,用以资助津城的困难家庭。

  陶会长说,积极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是浙商的传统,商会设立了1000万元的“浙商爱心助学专项基金”,以教育助推精准扶贫,先后为3200名特困家庭残障孩子提供帮助。与此同时,累计资助光彩事业、抗震救灾、扶贫助残捐款捐物达2.6亿元。带领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他当选后想的最多的问题之一。他认为公益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责任,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商人,不会有宽阔的胸怀、高远的志向,在事业上也不会有大格局。他还说,习近平总书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党中央“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对他的教育和启发非常大,也更坚定了他带领商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决心。正因为如此,他当选后不久,便积极与市慈善协会联系,并在商会建立了天津市慈善协会天津市浙江商会慈善协办处。

  成为天津市慈善协会慈善协办处,不能只挂一个牌子,也不能只做一个样子,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参与其中,做公益行善举,推动第三次分配,陶开坤说他希望成为商会中支持天津慈善公益事业的“领头雁”,在津城公益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浙商们深深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