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硕果初见——“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建成项目巡礼
 2022-07-05


视频:“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建成项目巡礼

  一年,拨付1070万元

  一年,考察行程几千里

  一年,完成项目112个

  一年,33个企业、300余个人、258名未留名爱心人士为项目捐款

  一年……

  在市慈善协会工作人员的心里,陇原大地早已不陌生、不遥远,三年脱贫攻坚与甘肃慈善协总会及相关同仁,牢记总书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忘初心使命,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让大家与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下深厚感情,与这里的百姓产生强烈共鸣,也因此获得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大奖。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市统战部、市经协办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明确要求,津陇两地慈善组织狠抓落实。在实地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市慈善协会着眼于民生的“一站”“一室”“一家”“一屋”300个精准项目确定,并在当年落地完成112个,在当地产生积极反响……

  建成的项目达到了设计标准吗?村民们和学生们还有哪些要求?今年再建设的一百个项目需要如何完善?如何确保今年完成,带着这些想法和问题,市慈善协会散襄军会长与协会相关同志再次来到甘肃庆阳,实地考察完成项目的质量标准,讨论再建项目的计划安排。

  此时,由市慈善协会投资15万元、甘肃慈善总会投资5万元的镇原县开边镇解放村的“老年活动站”和市慈善协会投资5万元建设的“电子阅览室”已映入眼……这是去年市慈善协会捐赠1070万元建成的112个项目点之一。一排改良窑洞式建筑,虽然只正面有门窗,但室内仍然明亮;高高的拱顶、厚实的墙壁,让30多度高温下的室内清凉舒爽,仿佛一门分开了两个不同世界。“老年活动站”包括有适合老年人健身的运动器械室、有配备了沙发可供老年人交流聊天的休息室,还有可供老人娱乐的棋牌室,虽说三室的面积有限,但其功能却可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此刻,正在锻炼的一位大爷说:“自打有了这个活动站,乡亲们有空就爱往这里跑。过去,闲下来老哥儿们想聊天,只能蹲墙根儿,现在可好了,玩着、(锻)炼着都能聊,渴了有水喝、累了沙发上躺一会儿,美得很(方言)。”“这样的活动站您过去想到过吗?”“过去哪敢想,咱这是贫困村,要不是天津这几年对口帮衬,解放村不可能是现在这样子。说良心话,现在的老年人是赶上好时候了。咱感恩党和政府为民的好政策,感谢天津人全心全意的扶持帮助。我们村里的老年人都说,得多活几年。”这是老人与市慈善协会一位工作人员的对话,看得出,老人满满的幸福感溢于言表,他想通过这些朴实的语言,表达给他们生活带来快乐的慈善组织的感激。

  合水县吉岘乡黄寨子村、庆城县玄马镇孔桥村的“老年活动站”和“电子阅览室”,虽然建筑风格不同、站内面积不同,但其室内装修与设备配置基本相当,一眼可知都是按市慈善协会提供的方案,在当地慈善组织的监管下完成的。用甘肃省慈善总会朱志良会长的话说:我们必须按照天津市慈善协会的要求,不走样不缩水地进行“一站”“一室”建设,因为为项目募捐的上千万元善款,是天津市慈善协会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企业和单位动员募捐到的;项目的建设标准,也是天津市慈善协会散襄军会长与协会同志们反复研究论证的,我们深感天津市慈善协会同志们对“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这份用心用情用力,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心尽情尽情。

  三天的考察,对各项目肯定最多、赞扬最多的,数散襄军会长。每到一村,他都感慨地对甘肃慈善总会的同志说,看得出你们很重视项目建设,所以才能用那么短的时间,完成112个项目的建设,不容易不简单。看得最细、建议最多的,也数散会长,他在解放村“电子阅览室”对村书记说:“墙上可以挂一条幅——知识改变命运”,激励乡亲们多学知识,多学本领。他还建议室内的桌子可以换窄一点的,这样就节省了空间,让出了通道。他还发现这里拱顶安装的方型灯不协调,建议换合适的。看到黄寨子村“老年人活动站”书画室的桌旁放了多把钢架椅,他对负责项目的同志说:“在这里配置钢架椅不协调,另外,画桌旁也没必要放这么多把座椅。”他还在考察时发现了电路上的问题,等等。他说“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应具有引领作用,无论设置配备,还是装修风格,既要有超前、艺术的视觉冲击,还要有人文关怀、文明健康的氛围营造,以求通过项目实实在在打造出天津的慈善品牌。

  合水县乐蟠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完全小学,建于2014年,共有学生1864人,绝大部分来自周边乡村,其中寄宿学生104个,农村留守儿童214人。去年,协会韩宏范顾问在为项目考察选址时,了解到这所学校不仅留守儿童比例大,而且学校因缺少文体活动器材,学生们除了上课,几乎没有课余生活。那天,他在学校转了很长时间,不时停下脚步和校长与老师们交谈,越谈心里越觉沉重。回津后,他立即在会长办会介绍了情况,并建议将乐蟠小学定为“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点。“韩顾问的建议很好,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尽全力帮助学校改善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散会长第一个表态支持,之后王晓林副会上说:我与市眼科医院商量,在乐蟠小学建“光明小屋”。再后来,兰国樑等协会领导动员市佛教慈善基金会认捐50万,为乐蟠小学建标准化图书室、电子阅览室……

  学校还是那所学校,学生还是那些学生,短短一年,乐蟠小学师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像是在说“幸福像花儿一样”。通过“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感触感动最深的是校长吕邦玄,这位人到中年的校长,身上带着西北汉子的朴实,看得出见到散襄军会长,他有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眶潮湿了……为表达全校师生对天津市人民和市慈善协会的感激,他没说一句客套话,而是让全校34个社团的学生现场展示才艺,舞蹈、合唱、葫芦丝、古筝、爵士鼓、武术等等,有人现场粗略统计了一下,那天现场表演的学生,几乎是全校倾巢而出“一个也不能少”,让每个孩子都“闪亮”,既让他们学会感恩,也让他们增强自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改善的不仅是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也提升了老师的思想水平。今年32岁的王艺兴老师,读师范学院时学的是教育,应聘学校任教后教一个年级的语文,同时兼班主任。可想而知,她的工作量不小,尽管很忙,她还是带了一个学生舞蹈社团,每周带孩子们活动。“累是累点,但这可以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一点,咱们这里的孩子比不了大城市,大城市的孩子可以拼物质快乐,咱这的娃娃就拼活动快乐。我上大学时业余学过几年舞蹈,用这点‘老本’给孩子们带来开心,我比她们还开心。”师范艺术专业毕业的段鹏霜老师也带一个舞蹈社团,她的舞蹈团似乎比王艺兴老师的舞蹈团“范儿”更正。“您只带社团?”“不是,还教语文。我们学校所有老师都是多重身份,主业是教课,然后才是带社团。”27岁的段老师一边说,一边提示着孩子们的动作节奏。带学校合唱团的老师,大学读的是音乐教育,到了乐蟠小学也是“一专多能”。她说现在孩子们学的是“简谱”,等到他们“入门”了,再教他们五线谱,合唱队再分声部。

  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散襄军会长多次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他看得很认真、听得很投入,当一阵阵悠扬的古筝旋律传来时,他问校长“弹琴的孩子在哪呢?”吕校长指着操场边的平房,大家走了过去,透过窗子看到十多位孩子正在演奏。“好,以后我们还要加大对学校的帮扶,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散会长的感慨,印证了此时他内心的激动。

  其实,短短两天项目点的回访,让所有人深受感动。华池县南梁镇列宁小学,坐落在南梁革命老区,“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这里落地是——“关爱儿童之家”和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援助的“光明小屋”,孩子们将感激之情凝聚在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上。

  感动无处不在,市慈善协会的同志们由此深刻感悟到,党中央的提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作用巨大、意义深远,能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是一种光荣和骄傲。正如散襄军会长在两地慈善协会联合开展的“特殊党日”上发言所说:历史会证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留下重要一笔,因为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内聚力,展现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完成的壮举,她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在造福千家万户。作为从事慈善事业的人,我们责无旁贷。

合水县吉岘乡黄寨子村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合水县乐蟠小学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华池县列宁小学

1.jpg
2.jpg
3.jpg
4.jpg


庆城县玄马镇孔桥村

1.jpg
2.jpg
3.jpg
4.jpg


镇原县开边镇解放村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