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源于感同深受——天津安徽商会常务副会长丁伟
 2021-12-31

1.jpg

  “两节助困”是市慈善协会连续25年最有温度的“压场戏”,每年此时总会有一串串“故事”让人感动,总会有一个个“背影”让人难忘……

  今年,依然。

  丁伟是一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如今,他是天津安徽商会的常务副会长,也是市慈善协会的理事。当他得知“两节助困”活动需要为困难家庭捐助粮油时,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的捐赠意愿——捐赠3100袋价值十万余元的“天津小站稻”,他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党中央“共同富裕”的号召,履行企业家的社会担当。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市慈善协会让来自社会的关爱,让困难家庭感受到在中国“共同富裕”不是一句口号,党和各级政府是所有困难群众的坚实靠山。

  多年来,丁伟热衷公益事业,无论在故乡安徽还是在新家天津,都留下不少慈善佳话,所以他身边的人说,丁伟是个特别有激情的民营企业家。其实,如果对丁伟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发现,与其说他对慈善公益事业有发自内心的激情,不如说他对困难群众有感同深受的体验,他的心底有儿时留下的无法磨灭的记忆:父亲的愁容、母亲的眼泪;冰冷的锅灶、填不饱肚子的硬馍……直到1985年,18岁的他应征入伍到天津,才第一次体验了吃饱的感觉。可想而知,饿与饱的滋味,对他而言不是胃的感受,而是心的烙印。

  退伍后,他留在天津创业,干什么呢?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民以食为天”的项目。他承包了宝坻黄庄镇的近千亩水稻田,种植天津小站稻。他说虽然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汇聚各方力量,完成了脱贫攻坚,消灭了绝对贫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搞农业开发,种植优质水稻,与民生息息相关,既可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需要,也可以用来帮助困难家庭。12月7日,在市慈善协会举办的“2022迎新春慈善助困项目启动仪式上,丁伟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那天,他在现场自豪地举起捐赠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3.jpg

  这之后,丁伟多次到宝坻稻米加工场监督检查,并与当地领导沟通,确保捐赠的每一袋大米品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必须是今年的新稻,必须是按照国家标准的加工。最令人感动的是,为让受捐的群众对他捐赠的大米放心,他特意订制的包装袋,写清了相关的品质标准、生产时间、稻种名称等等。

  如今,丁总还在为捐赠的大米而忙碌,他期待着新春万家灯火时,所有困难家庭的餐桌上,缕缕飘稻香。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