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市慈善协会迎来五位支持乡村振兴的特别捐款者——李涵濬、李一尘、宋南宇、穆思源、刘致豪,当这五位稚气尚存的少年将写有”时代少年榜样1000奖金”红信封递交给协会财务人员后,他们的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看得出他们为自己能够通过捐出千元奖金而参与到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来而自豪,也为能帮助到偏远地区需要帮助的小伙伴而开心……
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一名言如今已被事实证明。此时此时,面对这五位虽面带稚气但却心有大志的少年,让人不禁联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大会上的那段重要讲话“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这五位少年来自不同的学校,也来自不同的家庭,但他们身上却有明显的共性:善良——愿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热情——把为集体、社区服务当成乐趣;向上——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感恩——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陪伴、学校培养。正因为如此,他们阳光、快乐,透着勃勃生机,给人以希望。
刘致豪
刘致豪是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六年级学生,他有挺拨的身材、灿烂的笑容,是个充满正能量的典型大男孩儿。在老师、同学眼里他非常优秀,而且他还获得过很多荣誉,2019年荣获天津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年队员。但刘致豪最与众不同的是,懂得父亲独自将他养大的的辛苦,并力所能及地帮助父亲分担家务、照顾家人。他说,自己健康成长,心有阳光,是对父亲、对老师以及所有关心爱护他的人最好报答。
穆思源
穆思源是和平区岳阳道小学五年级的同学,这位总带着微笑且又有些腼腆的女孩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让人很难想象她的内心会有那么多激情。她曾三年连续被评为区、市及三好学生,参加了央视《我和我的祖国》《家国同圆》直播,两次获全国“啦啦操”金奖。受家庭的影响,她很早就懂得了“公益”二字的内涵,懂得了父母为什么把“思源”二字写进她的名字。正因为如此,7月4日,表彰大会一结束,穆思源同学第一时间表达了要将千元奖励全部捐给慈善协会,她说:“能去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希望这份奖金可以给偏远地区的小伙伴带去一份快乐,希望他们知道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
李一尘
李一尘来自环湖中学,这位朝鲜族的姑娘似乎带着与生俱来的“艺术范儿”,果不其然,她在艺术方面有不俗的成绩,舞蹈、钢琴全过“十级”,最让她难忘的是2019年作为表演嘉佳在“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领舞,展示了中国女孩儿的风采。而且,她还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然而如此骄傲的她,在父亲的影响下同样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对父亲讲过的一段经历记忆深刻。那年,父亲去邮局办事,在邮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加了给边远地区孩子送温暖活动,当场购买了几十元的文具按照邮局工作人员提供的地址马上寄了出去。看到一尘爸爸这样做,在场的几个人也参与了进来。几天后,一尘爸爸收到一封陌生来信,信纸上的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出自孩子之手,信上说收到您这份珍贵的礼物非常感动,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一尘爸爸,他对一尘说参与公益无论事情大小,都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从此,一尘将参与公益活动当成了一种责任,只要有机会就去参加。
宋南宇(右边)和妹妹
宋南宇在耀华中学读初中,外表看去文静、不善言辞的她,其实有强的组织能力,身为班级大队长的她,在学校组织过很多次有意义的活动,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和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但更可贵的是她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心,她经常把妈妈给她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或为班集体添置用品。南宇妈妈说,她总是把自己的每一件衣服洗得很干净,折叠得很平整。开始她不知道南宇为什么这样做,后来才知道,南宇要把这些衣服捐出去……南宇的慈心善举不仅影响了周围的同学,也感染了她上二年级的小妹妹。昨天南宇的妹妹跟姐姐一起来到慈善协会,目睹了哥哥、姐姐们的行为,小妹妹执意要捐出她存在妈妈那的500元“压岁钱”。当协会工作人员笑着说:“小妹妹就捐五十元吧。”“不行,那太少了。”“剩下的那些钱明年后年再捐。”“不行,那太远了。”小妹妹露出失望和委屈的表情,最后她“讨价还价”成功,捐了一百元,并在协会捐赠登记表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李涵濬
李涵濬是昆明路小学的学生,他大方、开朗,可想而知是有过“锻炼”的男孩儿。果然,9岁的他已是天津朗诵圈里小有名气的“角儿”了,在学校广播站他播讲过《王二小》《小萝卜头》的故事,还参加过全国少工委与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才艺,竟然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发挥了大作用。去年春节过后,由于疫情学校停课,呆在家里的涵濬很寂寞,电视成了他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窗口。那天,他在电视里看武汉的新闻,发现因为疫情严重,封城后的武汉小朋友们比他的日子还难过,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给武汉小朋友写一封信,然后再把信的内容朗读出来发到网上去,那样武汉小朋友就都能听到到了。说做就做,很快李涵濬的慰问通过电波信号传到了武汉:武汉的小伙伴,我是来自天津市的一名二年级小学生……我们正在共同经历寒冬,寒冬过去就是春天,等到那时,我要去武汉,看看长汉大桥 ,看看李白诗中的黄鹤楼,还要吃一碗热干面。当然,我也请你们到天津来,带你们逛逛天津城。谁也没想到,天津男孩儿的一封信,竟感动了那么多人,人们从这个男孩儿的信中,读到了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善良、关爱,读到了中华民族是一家的骨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