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慈善信息》2020年第29期(3月1日)

他又来了,这一次他是带着“巨款”来到市慈善协会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他拖动着摇晃的身体来到募捐财务部,尽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将300元交给工作人员。同时将一张写满字的白纸交给财务部负责同志。纸上写着,“李主任,我首先向在抗击疫情社会各界工作者致敬,您们辛苦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风雨同舟,该出手,就出手。我捐款300元,尽一点微薄之力,也是尽点会员义务。”
他叫宫英杰,与市慈善协会结识已有15载。暑往寒来15年间,市慈善协会历经两次换届,工作人员也是几经变动,但每一届历经人员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和感人的事迹。他是一名肢体言语双重残疾人士、享受国家低保。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他连续15年,每月坚持从有限的低保金中省出20元钱,每年将积攒一年的240元钱捐赠给市慈善协会“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活动,帮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2018年,他被天津市慈善协会授予“真情奉献奖”、2019年,在由市慈善协会、市红十字会等七家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的天津慈善奖评选活动中获得“天津慈善奖”提名奖(个人)。
在协会工作人员对他表示感谢并将捐款证书交到他手里时,他马上站起身双手恭敬地接过证书,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目光专注地看着手中红色的捐款证书,嘴角动了动使劲从口中断断续续地发出一串声音,虽然不能完全听出来每一个字的正确读音,但还是在他竭力表达的声音中听出了他的意思。“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受国家资助多年,在国家危难之时我必须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短短的一句话,好像让他已使出了浑身的力量,面色涨的通红,额头浸满汗珠。从他的表述中聆听到心中那颗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热情。
在他将要离开协会时,习惯性的想与协会的每名工作人员握手,但当他的手伸出来后马上意识到在这个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避免人与人直接接触的号召,他马上把手收回来,歉意地笑了笑和大家招着手道别。虽然这次没有直接和他握手,但他手中温度、力度都曾经留给我深深的记忆,那是一种包含着真挚的热情、感恩的祝福、执着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