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社区志愿者的讲述
 2020-02-28

  来源:《天津慈善信息》2020年第27期(2月28日)

3.jpg

  “喂,是市慈善协会吗?我是咱协会的老会员,协会现在工作时间到几点。我明天下午准备过去捐款。”一个急促而沙哑的声音从电话听筒传来。在得到准确答复后电话那边客气地连声道谢。

  2月20日下午,一位戴着红帽子,身着社区志愿服务者统一标配红色马甲的中年男士径直来到协会募捐财务部,在见到协会工作人员后打了招呼并关切地问候。“我昨天打过电话,今天正好有点时间就赶紧过来捐款。”虽然戴着口罩,但协会工作人员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他。“陈师傅是昨天打的电话,听电话声音沙哑没听出来是您。”工作人员解释道。他叫陈兆祥,是天津市道德模范。2008年,市慈善协会开展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募捐活动时,当时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的陈兆祥不仅组织很多出租车司机集体为灾区捐款献爱心,同时还组织十几辆爱心出租车组成志愿服务队每天准时守候在协会门口免费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就是这一个多月的坚守让他与协会的众多员工都非常熟悉。

  脱下外衣坐下后,陈兆祥从信封中拿出600元钱交到财务人员手中,带着歉意地说:“作为协会会员,我早就应该过来捐款了。主要是疫情发生后,我一直在社区做志愿服务,实在抽不出身,今天下午找人替我一会,我就赶快过来捐款。”随后他主动介绍了自己在社区的工作情况,“自从疫情爆发后,作为一名党员和道德模范,我想自己不能只是待在家中静等疫情过去,我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于是找到社区报名加入了向阳路街道宜君里社区志愿服务队并担任宣传员。为了尽可能扩大居民知晓率,我和同事坚持每天在小区里用小喇叭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倡导。提醒大家作好防护,少出门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并在小区显眼的地方制作宣传牌和宣传标语。虽然刚开始时有一些出入小区的居民嫌戴口罩、测体温太麻烦有抵触情绪,我和同事就耐心的对他们进行劝解,绝大多数人在听到后也都非常理解和配合。”听的出来,他在讲述时候沙哑的声音中带着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和欣慰。接着他继续说道,“前几天,天津下了场大雪,我们社区的房龄比较长、居住的老年人比较多,本来在疫情特殊时期很多菜市场都还没有开业,平时采购要多走很远的路,这些老人大部分还不会用手机采购,再加上雪天路滑对老人出行更加不便,一些老人拨打社区援助电话求助社区帮忙采购。社区工作人员一接到这类电话后就给我打电话,因为他们都知道我以前是开出租车的,技术好路也熟。”说到此时,陈师傅爽朗地笑了起来,目光中闪烁着坦然和真诚。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勇往直前,战胜疫情。在面对这场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有许许多多像陈师傅这样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带着爱心奋勇前行,他们带着决心一无反顾,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们从未停下脚步。